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正文
中国建材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
发布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25 阅读次数:
分享到:

8月24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HK3323)发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这是原中国建材股份和原中国中材股份吸收合并后的第一份业绩报告。8月27日,中国建材股份管理团队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

2018年上半年,中国建材股份实现销售收入952.28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8.12亿元,同比增长159.8%;完成水泥熟料销量1.61亿吨,商混销量4200万方,骨料销量1400万吨,石膏板销量8.66亿平方米,玻璃纤维纱销量115万吨,风机叶片销量2025兆瓦,工程服务收入154.09亿元。

管理层表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GDP同比增长6.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环保限产、行业自律、错峰生产等多项措施持续深化,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行业维持低库存运行,行业利润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建材股份严格遵循“坚持效率优先效益优先、坚持主业突出专业化、坚持精细精简精干、坚持价本利经营理念、坚持整合优化、坚持数字化”“稳价、保量、降本、收款、压库、调整”等管理原则和经营措施,聚焦市场、稳价拓量,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应对产能过剩、环保升级的挑战,实现经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建材股份总裁彭寿介绍了2018年上半年公司三大板块经营发展情况。水泥板块,上半年全国水泥需求平稳,行业利润创历史新高。公司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执行错峰生产,推动去产量去产能;积极推进水泥布局优化,加快发展骨料业务。上半年水泥熟料平均售价311元/吨,同比增加28.5%。新材料板块,石膏板业务深化"价本利"经营理念,毛利率提升;国内重组万佳建材,国外布局“一带一路”,加快产能扩展;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半年石膏板销量8.6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玻纤业务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桐乡巨石智能制造基地近期投产,泰山玻纤数字化工厂即将上线;全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巨石埃及20万吨产能全面建成,美国、印度等项目稳步推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高端产品比例持续上升。上半年玻璃纤维纱销量115万吨,同比增长17.9%。工程服务板块坚持“价本利”经营理念,内部推行对标管理和营销政策统一,协同效应凸显,毛利率提升;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强化属地化经营,探索有限多元化。上半年毛利率18.9%,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

中国建材股份董事长曹江林概括上半年工作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原中国建材股份和原中国中材股份顺利完成合并。5月3日新公司H股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目前公司管理层、机构、人员全部到位,合并协同效应明显,多项经营指标稳步提升。二是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三大板块齐头并进,主要产品表现优异。水泥、商混、石膏板和玻纤业务盈利创同期历史新高,多项业务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

在谈到下半年工作时,曹江林介绍,下半年国家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变,财政、货币、产业政策更多聚焦稳投资,将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环保督察工作持续推进并常态化,错峰生产机制逐步确立、行业意识进一步强化,将保证全年水泥行情相较去年更加平稳有序。下半年,中国建材股份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三大业务盈利平稳增长,提高主业发展质量。水泥板块下半年总体需求上升、供给进一步改善、库存保持低位运行,盈利可期。新材料板块不断巩固石膏板、玻纤的市场地位及竞争力,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板块继续聚焦协同效应,保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发展有限相关多元产业。二是推进业务整合,提升协同效应。加强内部协同,深入对标管理、集中管理,制定统一的经营方针,增强主业竞争优势,通过发挥重组协同效应和叠加优势,创造1+1>2的效益。三是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表。深入开展压减工作,持续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持续做好“压两金”工作;严控资本开支,优化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加强资金经营,持续降杠杆减负债。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品标准提升,全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业务布局。

在新形势下,中国建材股份下半年业绩可期,但挑战并存。公司将继续坚持稳健中求进步、发展中求质量、变革中求创新,遵循“坚持效率优先效益优先、坚持主业突出专业化、坚持精细精简精干、坚持价本利经营理念、坚持整合优化、坚持数字化”“稳价、保量、降本、收款、压库、调整”等管理原则和经营措施,全力推进重组整合、抓好经营管理、做好专项工作、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企业。

来自摩根、中金、花旗、华泰证券、德意志银行、美银美林等国际知名投行、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和香港媒体记者约160人参加了发布会,与管理层就行业发展趋势、公司运营情况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