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态文明 >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青海答卷-绿色是青海的底色,生态是青海的生命线
发布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1 阅读次数:
分享到: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希望青海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如春潮历久弥新、像暖流激荡人心,似骄阳普照在高原大地上!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一个注定被载入青海史册的日子。4年前的此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精准把脉青海发展大势,提出“四个扎扎实实”,强调“三个最大”,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青海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发展定位,高度凝练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政治要求和实现路径,亲手描绘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宏伟蓝图,给予青海各族儿女鼓舞与鞭策、信心与力量。

  四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四个扎扎实实”和“三个最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省600多万各族儿女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在7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高原上,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用青山绿水的底色、高品质生活的主色、高质量发展的亮色,擘画出一幅荡气回肠、欣欣向荣的新青海画卷。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

  八月的青海,流光溢彩!

  穿行蓝天、白云之下,驰骋雪山、草原之间……青海蓝再次刷屏。事实证明,绿色是青海的底色,生态是青海的生命线。

  翻开祖国的版图,72万平方公里的“大美青海”,有着最“大”的价值和最“美”的颜值。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

  ——青海最大的责任在生态。

  ——青海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青海的“大”,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定位的“三个最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给予青海的生态定位,也是给予青海的发展定位,更是党和人民给予青海的殷切嘱托和神圣使命。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省已经深入人心。青海紧扣省情实际,坚决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是生态!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这里雪域广袤湿地众多,是地球上最强悍生命力的耀眼舞台,被誉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青海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主要生态产品输出供给地,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17处,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左右。既是“三江之源”,也是哺育河西走廊的三大内陆河发源地,每年向下游输送近620亿立方米的江源活水。湿地总面积814.36万公顷,居全国首位,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

  据估算,全省生态资源价值总量18.4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最大价值在生态的重要论断,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是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是做好青海一切工作的底线和支撑。青海始终站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创造更高生态产品价值,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青海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启动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意义,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维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最大责任在生态的重要论断,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又容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

  我们看到,青海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不抓生态是失职、抓不好生态也是失职的责任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发有为的锐气,扎扎实实保护生态环境,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青海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森林等生态系统,水风光热资源丰沛,生态和资源优势突出;气候凉爽宜人,日平均最低、最高温度仅为-1℃和15℃,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气候和地理优势明显;联疆络藏、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宗教发育,文化和区位优势独特。

  “一优两高” 描绘新青海壮美画卷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就青海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擘画了建设新青海的宏伟蓝图,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因地制宜提出了“一优两高”。从那一刻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了指导青海发展的蓝图和底气。

  几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用青山绿水的底色、高品质生活的主色、高质量发展的亮色,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青海画卷,全省600多万各族儿女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在7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高原上,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用青山绿水的底色、高品质生活的主色、高质量发展的亮色,擘画出一幅荡气回肠、欣欣向荣的新青海画卷。

  省委书记王建军说,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必须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的具体实践,寄托着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就要领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用好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方法论,把握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大逻辑,不断拓展“两山”理论在青海的转化路径,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为推动发展转型,青海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绿色发展: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全部注销,青海湖鸟岛沙岛、年保玉则等景区接连叫停旅游经营活动,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禁止非法穿越”,三江源1.1万户牧民为生态离开故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已成为青海干部群众的共识。

  青海是中国生态资源的宝库,在青海,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青海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在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开先河意义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组织架构、依法建园、体系建设、保护发展、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综合管护等方面,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

  “一优两高”描绘出了新青海壮美画卷,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不再是梦想!

  “四张名片” 从三江源走向世界

  “四张名片让青海蜚声全球!我们为生活在青海感到自豪,我们对青海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四张名片唱响了青海,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海发展的潜力!”

  “青海让‘四张名片’更加靓丽。”

  2019年11月2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举行的“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全球推介活动上,省委书记王建军向世界亮出了“四张名片”,这四张名片分别为:三江之源、生态屏障、国家公园、资源能源,引起了中外宾客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赞扬。

  “四张名片”代表着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了世界,全球目光再聚大美青海!

  这是我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具体实践和最鲜明的政治担当,是进入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战略、新实践,是青海推进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和谐稳定的新路径,是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的重要抓手。

  ——第一张名片,三江之源。青海的源头活水,成就了青海,改变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我们将带着“三江之源”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二张名片,生态屏障。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是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生态美好,是最大的美好;生态安全,是最大的安全。建设美丽青海、美丽中国、美丽世界,我们将带着“生态屏障”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三张名片,国家公园。中国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成功举办,打开了一扇青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国家公园是青海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将带着“国家公园”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四张名片,资源能源。资源能源是青海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将带着“资源能源”这张名片走向世界。

  “青海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高地。这里建成了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和发电量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供电创世界纪录。投入运行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就用上了来自青海的清洁电力。绿色发展已经使青海人民大踏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推介会上的致辞,让青海名片迅速走红,让世界感受到了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壮志雄心和广阔前景。

  “站在高原我们看得更远,走向世界青海从未止步。今天的青海,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期待与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省委书记王建军信心满怀!

  我们相信,这“四张名片”必将成为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青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是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

  青藏高原天蓝地绿、生态优美,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高原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

  青海还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青海的生态资源价值总量18.39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

  生态美好,是最大的美好;生态安全,是最大的安全。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因此,生态保护不仅事关青海省,也直接关乎三江流域的20个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开展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还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不可估量。”省委书记王建军说,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青海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巨大,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保持着连续15天360小时100%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亲笔描绘青海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青海充满信心与豪情。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党群工作部